標題:
孫中山的整體評價~~20分
發問:
最佳解答:
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八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4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入籍了美國,獲得美利堅合眾國公民身份,並得到了美國護照及受美國政府保護。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Punahou School,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不久因毀損村中北帝廟神像,為鄉人不容。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接受基督教洗禮,並就讀於拔萃書室(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成績畢業,並獲當時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孫中山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在廣州行醫期間,常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暢談、批評國事,也常談革命,故廣州人將此四人名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邊加上水字旁,成為「汶」。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夏威夷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時楊衢雲、謝纘泰等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楊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編輯]革命期間 先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後來成為孫中山的長期支持者;透過宮崎及平山,孫再結識日本軍政、幫會中人,包括犬養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並一度接觸梁啟超等保皇派。 革命時期的孫中山,攝於1900年8月 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起,改革命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年9月,孫中山離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華僑中發展革命。1904年初,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門,成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國,一度被美國移民局扣留在舊金山。後得舊金山致公堂保釋及代聘律師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國。孫中山之後到東岸尋求華僑支持革命,並於紐約首度發表對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國人士對革命的支持與好感,但並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國旅歐學生資助,轉往歐洲活動,在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等地中國留學生中活動宣傳革命,並從留學生中籌得款項,於1905年中再赴遠東,7月抵達日本橫濱。在宮崎寅藏介紹下與黃興見面,並開始籌劃聯合各革命組織。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結合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蔡元培與吳敬恆等人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為同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以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組成為《民報》,在發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激烈論戰。繼編定「同盟會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進行者為國民革命,將創立者為中華民國;並舉所誓之四綱,定「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程式以達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壓力,以15,000元請孫中山離開日本。孫中山收款後於3月離開日本。由於此事未經同盟會內部商議,於是引起會內分裂。孫中山赴南洋後,在胡漢民、汪精衛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會總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6日而敗,是第三次起義。1907年6月孫中山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10餘日而敗,是第四次起義。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
其他解答:
孫中山的整體評價~~20分
發問: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孫中山的整體評價~~20分~~~~~~最佳解答:
孫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時(1866年11月12日)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農民之家,為家中季子。八歲時入私塾接受傳統教育,並於閒暇之餘常聽太平軍老兵講述太平天國故事,心生佩服嚮往。1879年,14歲的孫中山受長兄孫眉接濟,隨母乘輪船赴夏威夷,始見「滄海之闊,輪舟之奇」。孫在當地英國聖公會史泰利主教創辦的用英語授課的意奧蘭尼書院(Iolani School)修讀英語、英國歷史、數學、化學、物理、聖經等科目。1881年畢業,獲夏威夷王親頒英文文法優勝獎。入籍了美國,獲得美利堅合眾國公民身份,並得到了美國護照及受美國政府保護。後進入當地最高學府、美國教會學校「奧阿厚學院」(Punahou School,相當於中學程度)繼續學業。1883年由於孫中山有信奉基督教意向,被兄長送回家鄉,不久因毀損村中北帝廟神像,為鄉人不容。同年冬天到香港,與陸皓東一同於公理會接受基督教洗禮,並就讀於拔萃書室(今日之拔萃男書院)。次年進入中央書院(今日之皇仁書院)。1887年進入香港西醫書院(香港大學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屆兩名畢業生中第一名成績畢業,並獲當時香港總督威廉·羅便臣親自頒獎。孫中山後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在廣州行醫期間,常常與尢列、陳少白、楊鶴齡、陸皓東等人暢談、批評國事,也常談革命,故廣州人將此四人名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邊加上水字旁,成為「汶」。 孫中山最初未言革命,嘗於1894年《上李鴻章萬言書》中,提出「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的改革主張,惟李鴻章斷拒。失望之餘,孫中山11月24日赴夏威夷檀香山茂宜島募款組織興中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圖以排滿思想為其革命事業鋪路。1895年孫中山到香港,會見舊友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楊鶴齡等,準備籌劃生平第一個革命組織興中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為目標。同年2月12日,孫中山在中環士丹頓街13號正式成立「香港興中會總會」。時楊衢雲、謝纘泰等先以「開通民智、改造中國」為宗旨創立「輔仁文社」。孫中山以志業相近,遂與輔仁會社接洽,楊衢雲等欣然同意舉全社併入興中會;於是租定總會所一處,託名「乾亨行」。2月20日,孫中山於香港大學作公開演講,並提到他的革命思想源於香港。 [編輯]革命期間 先結識宮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後來成為孫中山的長期支持者;透過宮崎及平山,孫再結識日本軍政、幫會中人,包括犬養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並一度接觸梁啟超等保皇派。 革命時期的孫中山,攝於1900年8月 1903年夏在日本青山開辦革命軍事學校起,改革命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同年9月,孫中山離日再赴檀香山,希望再次在華僑中發展革命。1904年初,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門,成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國,一度被美國移民局扣留在舊金山。後得舊金山致公堂保釋及代聘律師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國。孫中山之後到東岸尋求華僑支持革命,並於紐約首度發表對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國人士對革命的支持與好感,但並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國旅歐學生資助,轉往歐洲活動,在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等地中國留學生中活動宣傳革命,並從留學生中籌得款項,於1905年中再赴遠東,7月抵達日本橫濱。在宮崎寅藏介紹下與黃興見面,並開始籌劃聯合各革命組織。 1905年8月,在日本人內田良平的牽線下,結合孫中山的興中會、黃興與宋教仁等人的華興會、蔡元培與吳敬恆等人的愛國學社、張繼的青年會等組織,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被推為同盟會總理,確定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政綱,並以華興會機關刊物《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組成為《民報》,在發刊詞首次提出「三民主義」學說,與梁啟超、康有為等改良派激烈論戰。繼編定「同盟會革命方略」,正式宣示所進行者為國民革命,將創立者為中華民國;並舉所誓之四綱,定「軍法之治,約法之治、憲法之治」三程式以達成之。 1907年,日本政府受清廷壓力,以15,000元請孫中山離開日本。孫中山收款後於3月離開日本。由於此事未經同盟會內部商議,於是引起會內分裂。孫中山赴南洋後,在胡漢民、汪精衛等支持下,在南洋另成立同盟會總部。1907年5月命余丑起義於潮州黃岡,歷6日而敗,是第三次起義。1907年6月孫中山命鄧子瑜起義於惠州七女湖,歷10餘日而敗,是第四次起義。7月6日徐錫麟起義於安慶,失敗殉難。....
其他解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