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標題:

40分:為甚麼上海叫上海﹖

發問:

40分:為甚麼上海叫上海﹖

aa.jpg

 

此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如有不便請留言告知

最佳解答:

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上海」

其他解答:

秋時屬吳國東境,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松江)。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元),設上海縣。明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依照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上海在1843年開闢為中國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英國、美國和法國陸續在上海設立了居留地,在太平天國戰爭期間的1854年成立了自治機構工部局,正式演變成獨立於清朝政府行政與司法管轄權之外(國中之國)的租界。此後,在上海形成了2個租界與中國地方政府分割管理的局面:今上海市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四個區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為主),長寧區是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盧灣、徐匯兩區主要是上海法租界,而閘北區和原南市區兩片中國管理的區域(華界)則被租界分割為互不相連的兩塊。開埠後的近代上海迅速成為遠東最繁榮的港口和經濟、金融中心,「是近代亞洲唯一的國際化大都市」,被稱為「十里洋場。」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戰火所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繫,帶來了近代上海的繁榮。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前後,清朝的舊勢力尚未徹底清除,民國的新勢力尚且稚嫩,從中央到地方,軍閥當道,政府幾近癱瘓,社會呈現出一片無序混亂的狀態。然而就在同時,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由1912年開始至1936年可謂上海租界高度繁榮的一個階段。民國初年,租界以外的閘北和南市(華界)屬江蘇省,1927年,中華民國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上海特別市,歸屬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同時併入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17市鄉。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 20世紀初,在上海陸續發生了一系列影響到中國命運的政治事件。1925年5月30日,由於日本內外棉紗廠廠主槍殺罷工工人,上海學生、市民聚集在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路上的老閘捕房門前進行抗議,英國巡捕開槍射擊,造成了五卅慘案,從而引發全國性的反英運動。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閘北發生了四·一二事件,國民革命軍第26軍對工人糾察隊強行繳械,造成大規模流血事件,開始了國共分裂。在事件的前夜,上海黑社會領袖杜月笙誘捕並殺害了上海總工會負責人汪壽華。此後,中國共產黨(1921年在上海法租界秘密成立)的中央機關仍然隱藏在公共租界中區鬧市的雲南路達數年之久,直到1933年江西蘇區穩固後才遷往那裡。1931年6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三任最高領導人向忠發在上海被捕,隨即叛變並被殺。1932年1月28日,日本在東北製造九一八事變後,又在上海藉口5名日本僧人在三友實業社門前被中國工人毆打,而挑起一二八事變,中日兩國在上海閘北區激烈的軍事衝突持續時間長達一個多月,以至於南京國民政府也暫時遷移到洛陽。1937年8月13日,蔣中正調動大約70萬中國軍隊(包括他的大部分精銳部隊),在上海附近與日軍展開長達3個月的淞滬會戰,雖然中國軍隊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但最終實力占優勢的日本軍隊擊敗了中國軍隊,武力佔領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在淞滬會戰期間,上海公共租界的北半部,即今虹口、楊浦兩區作為日軍防區和日本勢力範圍,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則開始了長達四年多的孤島時期。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英美宣戰,隨即日軍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佔領。後日本將租界「交還」給其扶持的傀儡汪精衛政權,美英也放棄租界。1942年起,具有一個世紀曆史的租界便不復存在了。1945年上海被中華民國佔領接管。此後到1949年5月,上海一直由國民政府接管統治。 1932年,轟炸後的上海商務印書館1946年,國民政府統領的國民革命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之間爆發大規模內戰(參見國共內戰)。1949年5月28日,解放軍擊敗國軍後控制上海全境,此間,許多與國民政府及海外機構有關的人員、財產和機構追隨國民黨撤離上海。 [編輯] 現代 浦東夜色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設上海為直轄市。後成為中國工業中心。文化大革命時期,上海是四人幫張春橋和王洪文活動的基地,在上海發生了很多重要事件。1986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上海作為中國大陸經濟中心的地位受到南方許多城市,尤其是經濟特區的挑戰。在1989年六四,上海各界人民和學生也積极參加了反腐敗,爭取民主自由的運動。上海出版的世界經濟導報也因為發表激進文章,而被當時的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下令關閉。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1993年,浦東開發開放,加快了城市發展速度。目前保持年人均GDP6%以上的增長。目前,上海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上海黃浦區(浦西)浦東與浦西連接通道的建造進程也標志著上海的發展進程,為浦江兩岸的共同繁榮奠定了基礎。1971年,松浦大橋建成,改寫了黃浦江無大橋的歷史,1991年12月1日,上海第二座跨黃浦江大橋南浦大橋通車,1993年10月,楊浦大橋竣工通車直到2003年6月28日盧浦大橋的建成,黃浦江上已經有了6座大橋;同時1970年9月,打浦路隧道建成;1989年10月24日延安東路越江隧道通車至2003年9月29日大連路隧道通車。越江通道的發展,使得處在市中心金融貿易區的陸家嘴發生著顯著的變化,1994年11月,東方明珠電視塔完工;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廈正式開張營業;1999年8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業,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前,陸家嘴還正在興建將成為中國最高建築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上海自從浦東開放後承辦過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增加了其國際影響力,同時也顯示了中國大陸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2001年10月21日,上海承辦了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6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在上海舉行。2010年,上海還將要承辦世界博覽會。此外,每年還有各種主題的大小展會在上海大量舉行。會展業已經成為上海的重要產業之一。 在版圖上,1949年上海面積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市,上海市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國的第三大島。 2006年,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違法挪用32億社會保障基金,借給民營企業家張榮坤旗下的福禧投資公司用於收購滬杭高速公路。因此北京中央政府100多名調查人員前往上海,調查非法挪用社會保障基金的大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此被撤職查辦。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6%B5%B7#.E5.8E.86.E5.8F.B2 希望我的答案是最佳回答 ^_^|||||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貫穿現代上海的黃浦江也稱春申江,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松江)。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元),設上海縣。明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上海是位於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因吳淞江支流上海浦而得名。春秋時屬吳,戰國時當地漁民創造了捕魚工具“扈”,稱這一帶為滬瀆,東晉時在此筑滬瀆壘以防海盜,故上海簡稱“滬”。上海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被譽為“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兩千年歷史看西安,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一百年歷史看上海”,上海是近現代中國的“縮影”,擁有厚重的歷史底蘊。作為黨的誕生地,更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獨特的光彩。這裡薈萃了多少風雲人物,孫中山、宋慶齡、毛澤東、周恩來、魯迅、李鴻章、蔣介石、宋子文等許多名流的足跡散落在上海各處的不同住宅建筑裡,蘊含著一段段耐人尋味的往事。 今日的上海,是一座極具現代化而又不失中國傳統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繁華的大上海處處顯現著她的獨特魅力,令人著迷——外灘老式的西洋建筑與浦東現代的摩天大廈交相輝映﹔徐家匯大教堂聖詩聲聲,玉佛寺香煙裊裊﹔過街樓下的麻將老人,弄堂裡的足球少年﹔群眾劇場的滬劇、滑稽戲,大劇院的交響樂、芭蕾舞﹔老飯店的本幫佳肴,杏花樓的廣式粵茶,雲南路的各地小吃,紅房子的法國大菜,小紹興的三黃雞,美國的肯德基﹔上海老街的茶館,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新歡舊愛,各有各的精彩。夜幕降臨,霓虹閃耀,夜上海粉墨登場,和平飯店的爵士樂,豫園的絲竹音樂,讓人追憶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老上海的舊夢,而現代迪斯科的節奏,遍地開花的網吧,又把人帶回了21世紀的現代文明…… 邁入21世紀的上海,繁榮與開放在這裡播種,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浦東國際機場,無一不描繪著國際大都市的開闊前景,21世紀的上海,光榮與夢想在這裡匯合,上海博物館、上海大劇院、城市規劃館,無一不張揚著國際化大都市的廣博情懷。新世紀的上海是現代化、國際化、時尚化的標本,她將熱情地歡迎著世界各國朋友們的到來! 回溯歷史,現在上海西部大約在六千年前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爲[申]。西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今吳淞江)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爲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江流入海處稱[濱],因此,松江下游一段被稱爲[扈濱],這就是上海簡稱的由來。 唐關元初年,興修了工程浩大的捍海塘,抵禦海潮浸灌。建塘後,泥沙迅速淤積,土地漸次開墾,人口也隨之增加。西元751年(唐天貝十年),在今天的松江縣設置了華亭縣。西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在今松江南岸、青浦東北設置青龍鎮。之後,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一條支流[上海浦](今外灘附近、黃浦江的一段)上,在上海浦西岸設置上海鎮,貨物即在這裏裝卸,原在青龍鎮的主要港口和貿易中心逐漸移到上海鎮。西元1260-1274年(南宋景定、咸淳年間),上海鎮已是[人煙浩穰,海舶幅奏,蕃商雲集]的一個重要商港。上海這一名就淵源於此。西元1292元(元至元二十九年),設上海縣。十六世紀(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爲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有[木棉文綾,衣被天下之稱。西元1685年(清康二十四年)在上海設立海關。此後,上海即成爲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會。 鴉片戰爭之後,英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上海被辟爲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上海正式開埠。從此,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上海。外國資本的輸入,破壞上海和東南沿海一帶的傳統手工業。但同時也帶了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生産技術和管理技術,刺激了上海商業、金融業、輕紡工業、交通運輸業等的發展。這種發展是屬於半殖民半封建性質。1844年,上海有洋行11家,1876增加到二百多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上海已有洋行一千一百多家。從1847年英國東方銀行在上海設立分行起,到1949年解放前夕,上海已經開設過68家外國銀行。它們長期壟斷了中國的金融市場。1897年,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設立。到1949年,上海有二十多家官僚資本銀行,二百多家私營銀行、錢莊和信託公司。民族商業資本發展也較快,到解放前夕,上海大約有181個行業,行業會員十萬多戶。民族資本的商業和金融業的發展,孕育了上海近代工業。1865年開設了江南製造局(今江南造船廠前身)。之後,棉紡織、繅絲、麥粉、捲煙等民族工業資本獲得較快發展。到1947年,上海工廠數占全國的60%,産業工人數占全國的61%,有七十多個行業。儘管當時上海的工業在全國是舉足輕重的,但上海的商業比重,特別是金融業比重遠遠大於工業,這說明瞭當時上海是個以金融、貿易爲主的多功能城市。 爲了擺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上海人民和全國人民一起,進行了長期艱苦卓絕的鬥爭。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建立了人民政權。
arrow
arrow

    ppi93gk88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